专题栏目:ARVRMR虚拟现实

VR+8K+3D版《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谁不爱看?

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壁画栩栩如生近在眼前,“飞天”的每一个褶皱仿佛都触手可及;《清明上河图》中舟船楼宇的精妙结构、每个宋代前辈的细微表情清晰可见……

历经岁月变迁的国宝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通过超高清显示、画屏、透明屏、触控屏、升降屏等显示技术,“活”了起来。如今,这样的场景对于普通民众已经不再陌生。

近日,三星堆的发掘和直播让“屏显”文物再度发酵,上新的500多件文物如何展现在大众视野,智慧文博将如何发展,成为热点话题。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未来显示技术将与其他交叉技术,让文物可藏、可展、可赏、可鉴、可触、可玩、可学,使国宝真正“活起来”。

VR+超高清显示将历史激活

传统博物馆展示以单向观看和解说为基础,让大部分参观者对着静止而冷冰冰的文物,难以知晓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

与此不同,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和显示技术却将为将为文物展出提供一个无限的、最安全的虚拟网络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别说是三星堆上新的500多件文物,将故宫的186万件藏品全部展出也并非不可想象。”洛图科技分析师郑海艳对记者说。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将这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形容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他认为,博物馆要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和新的科技方式寻找新观众,尤其需要采用更生动、更灵活的方法,为年轻一代解读历史经典、传达文化自信。

早在2018年,故宫博物院就联合凤凰卫视,采用VR、超高清、3D等显示技术打造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融合各种艺术形态,实现了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沉浸体验;在真人和全息投影影像技术结合的互动剧场,观众仿佛走进了《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盛景。

如今人们还可以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历史文物,感受古代的人文气息,感受真实的秦砖汉瓦,感受古人的生活细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故宫博物院,国内很多博物馆也在争相发展智慧文博。例如敦煌研究院的“神秘敦煌”文化展,利用数字科技呈现了7个极具艺术意义的1∶1复原石窟,以360度的动感“飞天壁画”给予参观者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开封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数字化的演绎,在环形的大屏幕上成为流动的图景,大屏幕前还设有可触碰的小屏幕,观众通过手动点击,这些小屏幕就会以方言或现代语言进一步解读《清明上河图》中所示内容。

显示技术赋能智慧文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京东方相关负责人透露,智慧文博解决方案包括素材采集、设计制作、体验场景、云平台等内容,通过多种多媒体互动形式提高藏品、展览的交互体验。“这是一种具有更多硬件种类、更具吸引力和科普力的数字化展示解决方案。”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京东方已经通过8K超高清互动展示、BOE画屏、透明显示、数字多宝阁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实现展品的数字化呈现及多媒体交互。

例如在京东方110英寸8K超高清显示屏上,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几乎可以纤毫毕现,不仅让观众看到平时容易忽视的画面细节,还能通过交互pad左右移动,欣赏整幅画作,以及放大画面,观察画作里人物的表情、动作姿态以及衣着细节。

据了解,目前显示设备在智慧文博上的应用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游客进入博物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展陈主题、内容、展馆路线、及进入展馆预约签到。常见方案设备以交互产品为主,如自助导览查询机、交互平板、互动立式标牌等。另一部分是进入展馆后,展陈显示方案包括LCD拼接屏、透明展示柜、全息展示柜、投影仪、互动数字标牌和滑轨屏,以及互动桌等。

事实上,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从传统展馆到智慧展馆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8K超高清互动展示、升降屏、透明屏、触控屏、VR/AR/MR 、全息成像、投影拼接、触控交互、体感交互、3D Mapping等产品及解决方案,都已经应用于赋能智慧文博应用场景。

以互动OLED透明展示柜和全息展示柜为例,它们可以多维度对展品进行展示,并与多媒体视频内容完美结合,更能让游客有视觉效果的冲击力。洛图科技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三星堆发掘的金属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的锻造工艺及文物细节用此方式展示将更有优势。

而投影仪设备能够助力三维数字投影沙盘和裸眼3D多幕沉浸式体验的,使参观环境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以此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古巴蜀先民的居住设施和生活环境。”

商用显示迎来新机遇

智慧文博已经成为商用显示智慧化场景中重要的应用市场之一,这也给商用显示市场带来新的机会。

据洛图科技(RUNTO)估算,2019年博物馆展陈系统相关投资接近35亿元。从硬件设备需求量看,投影仪设备为主要解决方案,需求比重达40%;LCD拼接屏需求比重在26%;互动透明/全息展柜、互动数字标牌、及其他的显示产品的需求分别是17%、11%、6%。

“从长远来看,文博产业与科技、互联网的结合,在智慧方向上的演进将丰富显示产业的产品结构和应用场景。并联合其他智慧场景的发展,给显示企业从元器件业务向工程、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延伸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郑海艳分析认为,接下来,智慧文博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情景设计。如今,各种硬件设备基本成熟,而展馆的故事性和互动性还需要继续加强,让游客与展陈文物及背后的故事主题产生互动,可以加深游客对展陈主题和文物的理解。此外,文物要实现数据化、档案化。从安全角度考虑,未来文物存储必将实现数字化,建立起文物全数字化档案势在必行。

“要满足文物保护、展馆管理、观众的多方位和沉浸式的体验,形成新的商业空间和氛围。”她说,“这要求商用显示屏企业的产品品质、功能及解决方案的进行升级,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董敏强调,目前,文物保护、挖掘和修复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收藏、展陈、宣传等传统领域,科普、教育等人文领域,以及经济效益方面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显然,显示技术在这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未来,文博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显示技术以及其他交叉技术,让文物资源可藏、可展、可赏、可鉴、可触、可玩、可学。”他说。

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