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宣传推广浅谈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以四川博物院为例
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是博物馆最具专业特征的社会使命。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的角色更多元了,如何在旅游、创意、科技等方面多维彰显博物馆的更多社会责任,成了各大博物馆思考的问题。
从“十亿像素”到AR公益明信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让博物馆面临诸多挑战,也激发了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潜能。1月24日,四川博物院(简称川博)宣布闭馆。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之时,川博闭馆不“打烊”,在闭馆的53天里,通过官方微博展览、官方网站文物赏析、媒体录制临时展览、专家导赏直播等多种线上观展方式,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线上观新展、赏文物。
用科技展示文物,用温情互动连接公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川博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通过科技将文物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线下活动也在疫情向好时逐步开展,“见字如面,文物传情”——四川博物院AR公益明信片创意活动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在这次公益活动中,川博利用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该活动自5月12日正式开始,观众可以在川博前台限量(每人一张)免费领取AR公益明信片,写上一段贴心的话,盖上专属的“见字如面,文物传情”印戳,现场寄送。“见字如面,文物传情”走进医院、学校、社区、消防等单位。活动明信片作为展品参展了川博举办的“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超过万名观众参与了寄送活动。“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开展前期启动了抗击疫情见证物的征集,展览通过征集到的1900多件实物,以视频、绘画等方式多维度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各界凝心聚力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示了战疫中的四川力量。
2019年3月,川博曾联合谷歌艺术与文化平台举办过在线展览——“Once Upon a Try”(尝试,改变世界),在线呈现了延用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关文物和“成都造”——蜀锦等192件精品文物。其中,通过10亿像素的Art Camera将川博馆藏的61件文物藏品,以前所未有的高清像素将细节呈现给全球公众。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川博再次联合谷歌艺术与文化平台,打造“身临其境博物馆”系列内容,馆藏宋徽宗《腊梅双禽图》以细微的笔触和斑驳的纹理让观众置身其中,呈现了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大手牵小手”,提升公众文化服务职能
为整合四川省内丰富文物资源,全面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丰富川博“流动博物馆”品牌内涵和提升其影响力,搭建川博与省内各博物馆全方位合作的平台,川博与省内各博物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2020年11月11日,四川博物院与泸州市叙永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牌“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叙永县分站”,这是继巴中、达州后,川博“流动博物馆”又一次建立分馆,这是博物馆深化合作、提升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
签约后,川博与泸州市博物馆随即共同策划推出“伟大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革命历史文物展”。该展览于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月28日在泸州市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展出,四川博物院、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凉山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甘孜泸定县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雅安石棉县安顺乡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18家博物馆、纪念馆的75件文物精彩亮相。
未来,川博将继续推广与四川省内各博物馆联合办展的模式,充分发挥川博省级馆的职能,全面整合省内博物馆的文物资源,着力实施“大手牵小手”工程,促进省内博物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推广、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文创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提升,共同谱写四川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从“独唱”到“大合唱”
为进一步密切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研究把握博物馆传媒规律、搭建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构筑四川文博宣传推广矩阵,在四川省文物局和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9月17日,川博牵头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的53家会员单位的85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今年5月,“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在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召开第三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并正式批准设立。
“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是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下设、由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直接领导的专业委员会,也是省内各文博单位、从事文博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以及热爱文博事业的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机构。川博作为该专委会的牵头单位,以提供传媒和市场推广服务为宗旨,加强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团结、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塑造四川文博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促进四川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