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感和交互性是VR“复旦校史馆”最吸引人的地方。 复旦大学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陈静 何叶)不论身处何地,只需佩戴VR眼镜,进入“复旦校史馆”,借由一个个悬浮于展品下方的金色文字,人们便感知厚重的历史。
记者29日获悉,在复旦大学建校116周年之际,该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徐志平带领选修《虚拟现实引论》课程的10位本科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出一座VR校史馆,立体展现校史内容。
作为中国高校校史馆中最早一批实现的真VR应用之一,VR校史馆里包含984张校史馆藏图片和978个文字标签,涵盖校史馆展览95%以上的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还原校史馆场景,或许能以震撼的效果传达震撼的思想。”徐志平对记者说。
“要丈量、选材料、上色,把内外部都搭建起来装修好。”徐志平告诉记者,他和学生们花了两个多月,在虚拟现实中从无到有建起了一座校史馆。据介绍,10位选课的本科生,每人“装修”VR校史馆中的一个区域。他们先实地考察、测量拍照,再进行三维建模、材质设定、UV展开、纹理绘制。在《虚拟现实引论》课程,老师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学生自主认领任务,隔周进行汇报,就实操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提问交流,对相关知识点及其他“杂学”进行查漏补缺。
在徐志平看来,“造房子”任务中最困难的,是从照片中提取有效信息。针对每一张照片矫正几何畸变,将每一例图示文字输入电脑。这既考验技术,又考验耐心和细致程度。使用从未接触过的软件,学习三维建模,这些“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的事”,令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鹏宇跃跃欲试。在他负责的区域里,有一把椅子需要单独建模,这就花了他三天时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星童告诉记者,她每周要花2个小时来复习课上的知识点,大致熟悉操作后,才能开始完成当周的任务。
沉浸感和交互性是VR“复旦校史馆”最吸引人的地方。相比于360度静态影像形式,这款VR应用可使天南海北的参观者在“观看”的同时深入“体验”,身临其境感受复旦大学校史馆内的真实场景。
其实,为学生提供一种更易接受的校史学习形式,使他们沉浸其中,将学校的建设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拼搏史相结合,继而加深对党史的理解与感悟,这是徐志平设计这款应用的初衷。
“这样的党史校史学习方式真的太硬核了。”王星童说,为了采集素材,她一学期内去了三次校史馆,每次都要待一个多小时,把负责区域内的校史资料和展品信息,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填进软件中去。
“耐下心去读校史,和之前泛泛地、片段式地听说,带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在项目进程中,王鹏宇详细了解了苏步青老校长提出的恢复高考的倡议。读到教育部《为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建议招收研究生发通知》的文件原文,看到老校长与77级校友交谈的旧照,“身为复旦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