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博会”2号展厅,市民在天幕屏前感受历史长河。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文 白周峰 摄影
为什么要去博物馆?
——第九届“博博会”火爆的盛况,或许能说明答案。
人群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停留在几幅苏绣展品前,细细观察、凝望,稍许,她掏出手机,拍下一组照片。
9月2日的“博博会”现场,老人的外孙女牵着她的手,引领她在展厅参观。
全国645个博物馆汇聚在此。千年之前、千里之外的故事尽在眼前和脚下。
她戴上AR眼镜,湖南博物院的展厅和镇馆之宝即刻在眼前呈现;她感受5G全息投影技术,俯瞰大运河,眺望镇江金山寺;她跟随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生的数字人“玉玲珑”穿越时空,抵达每一个文物所处的时代;她迈进“元宇宙”体验厅,用手势摆动感受粒子流动、宇宙萌发。
未来已来。穿越千年而来的文物,有了自己的声音、情绪、故事。科学家们把黑科技搬进博物馆,自此,你与艺术互动的方式,有了各种可能性。
AR眼镜里有乾坤
一副AR眼镜能够展开的故事,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富。
9月1日,“博博会”河南展区中心,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莲鹤方壶”复制品引发围观。旁边,体验AR眼镜的人排成长队。
不要小看它。戴上这副小小的AR眼镜,当你看向文物时,眼前会即刻出现智能识别的画面,展品360度立体旋转,向你展示它的全貌。
你的耳边响起声音,你听到它出生的年代、它美丽精巧的构造和动人的故事。
甚至,会有消失的远古神兽从它的头顶徐徐走过,千年的文化穿越了时空,来到你的面前。
你也身处故事之中,当你对它说话,它会做出回应。
听它讲完故事后,摘下眼镜,再细细品味眼前真实的文物,你感慨它的厚重,你跟着它随时间倒流,感受那段历史的辉煌,暂时忘却自身的烦恼与现实的悲欢。
今年7月,湖南博物院应用了这款AR眼镜,在“博博会”展厅的体验中心,戴上眼镜,游客即可“进入”湖南博物院,观赏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
在博物馆实际应用时,游客戴上AR眼镜,还能更方便地找到最顺畅、便捷的展厅参观路线。
这款眼镜的制造者、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企业Rokid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眼镜已在全国近百个博物馆和景区落地。
“AR技术赋能全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给大众提供三维立体视觉+语音+手势交互的全新游览体验,呈现听、视、触,全方位多模态的交互。”该负责人说,实际应用时,AR眼镜还可以用技术“复原”远古的文物、“修复”破损珍贵文物。
元宇宙与博物馆的碰撞
在“博博会”2号展厅,不间断播放历史影片的一块巨大的流线形天幕屏,让不少观众驻足、拍照。
影片讲述的内容,从混沌初开的远古天地、文明孕育的青铜时代、星河灿烂的汉唐盛世、物华天工的明清岁月,到奔月飞天的现代传奇。
天幕屏自然向上延展至顶部,置身其中,观众邂逅灯火长明的长信宫灯,漫步只此青绿的千里江山,穿梭天眼中的浩瀚宇宙,在历史长河里畅游无阻。
天幕屏的制作者妙文国际相关负责人杨吟凯介绍,异形屏幕造型的空间,能把屏幕和人的距离更拉进,从而使人产生更多沉浸式互动。
他说,在20年前,博物馆大多是以陈列为主体。2010年前后,开始有博物馆设计打造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展馆。
而如今可以明显感受到,沉浸式的、大场景的、体验互动性的影音空间,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怎样把交互和沉浸融合在一起,使人通过五感,触碰感知到内容、体验上下五千年的时空变化?
——这就要说到当今热点概念“元宇宙”了。在那块天幕屏的背面,有一个泛着金属光泽的精致圆球,它是一个“元宇宙智能交互终端”。
拿起圆球,面对摄像头,它会识别你的性别和年龄,并使你成为画面中的一个虚拟角色。你前后挪动圆球,画面中的“你”开始走动,进入元宇宙中的展馆,开启虚拟看展之旅。
你可以是一个远古时代刀耕火种的原始人,可以是汉唐盛世的浣纱女,可以是奔月飞天的宇航员,可以与李白对诗饮酒,与孔子相谈甚欢。
你身处其中,能看到、听到、触摸到,能与其交流——画面和场景随着你的动作和语音产生变化。即使相隔千里,你也可以与另一个手持圆球的虚拟角色在元宇宙里相逢,在线携手漫游其中。
杨吟凯解释,这个元宇宙智能交互终端,集智能分析、生物传感、体征分析、视觉识别、多维捕捉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它与元宇宙系统结合,可以实现与展示影片等的互动,甚至可以进行数字化运营,把场馆数字化做得更好。
博物馆的创新力
在“博博会”上,还有可随时化身讲解员的虚拟“数字人”,可立体展示文化内涵的全息投影技术,裸眼3D、光场虚拟、3D打印、AR和VR技术、智能展厅控制系统、人脸识别……
关于数字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创新应用,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龚良教授在开展《博物馆的创新力与影响力》讲座时介绍,数字文化产品,在博物馆里起到吸引人的亮点作用,非常重要。“博物馆里有很多想表达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光靠通过展品是无法表达的,需要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在故宫博物院展区,观众可以立体化远程参观全景故宫、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等,实现故宫深度“云”游。
数字人“玉玲珑”通过三维建模,拟真皮肤材质,动作捕捉定制而成。她来自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亲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所有历史文化她都知道。在展厅,她化身展览主持人带领观众逛展。
还有透明OLED一体机的应用。当观众轻触屏幕,展示的文物瞬间就被激活,相关文物信息跃然屏上,且展示文物画面可以360度随心旋转,从不同角度认识文物,真正走进文物。
龚良教授表示,我们遇上了一个快速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一个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一个5G的时代,要加速适应时代要求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创新的手段应是传统+现代。
那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逛展的年轻脸庞中略显突兀,她的外孙女说,她年轻时是一名教师。孙女说,听说“博博会”在郑州举办,她主动要求前来。在展厅人来人往中,老人的身影缓慢、气定神闲。那是一个受到充分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熏陶的人。博物馆里,新的科技和古老的文明交错,人们变得理性、温和。
本文转自: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