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空间现实显示屏(Spatial Reality Display)集合了微光透镜和实时渲染算法,可重现三维空间影像,观众无需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裸眼就能观看到极其逼真的画面。
更具突破性的是,显示屏中还搭载了人眼感应传感器。作为整个显示屏的核心技术点,当观众进入传感器的画面捕捉范围时,传感器会追踪观看者的眼球,并单独为每只眼睛进行分辨率高达2K的空间影像渲染。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观众都能看到正确的立体效果。
众所周知,如今市面上主流的3D显示产品大多需要配合硬件眼镜才能实现,而众多裸眼3D设备的像素点由中心发出,如果不在显示区域正中间观看,画面就会发生畸变,立体感随之变差。而搭载了人眼感应传感器的SONY空间现实显示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将整个显示器的像素集中在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使得分辨率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沉浸式体验的效果。
如此强调视觉真实感的设备,自然对输入素材的品质提出了超高要求。 PBRMAX 作为全球高精度PBR数字资产提供商,在本次的艺术创作中提供了精度达8K的蓝闪蝶数字资产,高达16bit的色深采样使得模型的色彩过渡更加自然。匹配高性能的SONY空间现实显示屏,强强联手,成功打造出“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的3D动态场景。
如此逼真的数字立体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要知道,不同于大部分自然界中的化学颜色,蓝闪蝶羽翼的色彩完全是结构色。在微观上,其翅膀表面是由类似于百叶窗的多层立体栅栏构成,光线照射到翅膀上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现象,这才产生了变幻多样的绚丽色彩。而这样基于物理光照的结构色,靠电脑色彩填充是无法模拟的,只有还原真实的立体三维结构后才能实现。
PBRMAX 资产采集团队通过统一严格的制作标准拍摄蓝闪蝶标本的物理结构,使用的专业微距镜头不仅能清晰地再现蝶翼上的鳞片,并且采集到的每张照片中心与边缘都能保持一致的平整、高清品质。采集到足够角度和数量的影像后,再通过数字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复刻重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构造复杂物体的表面结构模型时,使用的三角面就越多,每个面的法线就会越接近客观现实,获得的光照信息就越正确,色彩和亮度细节也就越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我们在只有巴掌大的蝴蝶结构模型上创建了数十万个三角面,这才实现了高达8K清晰度的蓝闪蝶羽翼还原。
艺术是艺术家表达情感、讲述故事的语言。数字化社会中,传统媒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的沟通和传播需求,创作者丰沛的艺术灵感也总会受到二维数字屏幕的限制。此前,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文化创意系副系主任陈静老师也曾表示,“索尼空间现实显示屏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方式,使美的空间显现更加细致、精美和生动,在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又极大地减少了劳动时间,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加纯粹的体验。”
得益于5G、Web3D、VR、云计算、AI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3D数字艺术应运而生,用户得以全方位、立体化、交互式地浏览艺术品。而疫情的到来使得很多基于线下的体验场景发生改变,进一步加速了数字体验场景的多元化发展。
数字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文章开头的蓝闪蝶3D艺术品为例:庄周梦蝶,是文人自由精神的象征;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则表达了志士的心境旷达和品性高洁。富有内涵的作品立意,在数字化软硬件的加持下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蝴蝶的悠然姿态是如何俘获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从而成为传统文化意象的。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传承,也是元宇宙时代的新技术对传统古典进行的艺术创新。
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打造出成功的3D数字艺术品,在技术上需要紧跟科技发展,软硬件相结合;在艺术上则需要坚持创新,注重作品的巧妙立意和深厚内涵。从二维点线到三维空间,从平面展示到裸眼3D,在丰富多样的数字资产和多元尖端的设备载体加持下,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度大大拓宽,我们也能由此获得全感官、多维度的体验。
“艺术家往往需要在影视作品或游戏中,进行真实感的传达,这就需要数字资产拥有逼真的色彩和真实细腻的质感。” EcoPlants 万生华态创始人彭程说道,“在传统3D制作流程中,这意味着海量的工作。而 PBRMAX 数字资产库提供了数千种原生数字资产,结合空间现实显示屏的真实空间视野,轻松营造出真实场景,让艺术家聚焦在作品艺术性的表达上。”
在3D数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 PBRMAX 将持续上线扫描来自真实世界的高精度数字资产,为Z世代数字创作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高品质素材库。同时,我们邀请来自各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的可能,以艺术驱动的科技力量赋能未来,帮助创作者们创造出更优秀的3D作品,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繁荣CG艺术市场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