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ARVRMR虚拟现实

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创新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有5G技术专家,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科技公司等跨领域人才组成的小型座谈会。大家围绕5G和AI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这个话题畅所欲言,三个小时的思想碰撞,既给我许多启发,也引起我的深思。

思考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在谈教育创新这个话题之前,特别是实施教育创新之前,我们必须要想清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东西方的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对教育的理解也会略有不同,但主要的内容基本相同。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我个人愚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人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一个人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个人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考二:教育创新为了什么?

在明确了教育的本质之后,我接着谈一谈教育创新为了什么?关于教育创新的目的,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想到了考更高的分数。

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太狭隘了,就像以下这个笑话:一个饿了几天的人,遇到一个法力无边的神仙,神仙问他有什么愿望,说出来马上为他实现。这个人不假思索就说:我要十个馒头。很可惜,他本来可以选择成为富翁、将军、智者,哪怕成为一个包铺的老板,也有吃不完的馒头。

在5G和AI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可以带来许多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但偏偏有些人只想到了“提分”,实在令人遗憾。

还有,最近看到一些AI技术公司在介绍产品时说,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动作识别,甚至是表情识别,分析判断学生上课是否认真,有没有开小差等等。

我认为,这不是教育创新最需要的技术。首先,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其次,学生在课堂上偶尔的发呆,可能是在思考,是在想象,而不是在开小差。最后,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而不是标准化的评测。

特别强调的是,AI技术不应该用来监测学生上课认真不认真,更不能用来评测老师上课的质量,因为教与学的过程,既是知识传授,也是思想的启发,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现阶段,AI评价不了老师的教学质量,也不能用工业化的标准来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

思考三:技术如何赋能教育?

我理解的教育创新,从大的方向来讲:借助5G、AI、AR、VR等多种技术,把目前已知的宇宙真相,通过宏观的、微观的、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宇宙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

小的方面,可以从几种主要创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AI技术。 AI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我们要借助AI技术的这些优势,逐步分担一些传统教育过程中的背诵、记忆、计算、分析等机械的、重复的、繁重的任务,从而为学生和老师“减负增效”,腾出更多时间用来思考、探究和实验。

第二,5G技术。 5G技术的核心优势是高速率、低时延、高连接。我们要借助5G技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双师学堂,以最快的速度拉近全国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实现全国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实现全国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三,AR/VR技术、体感技术、MR技术。 AR/VR技术,体感技术、MR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创造情景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我们要借助这些互动技术,把一些深奥的、枯燥的、难懂的知识(例如:自然、物理、 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由浅至深进行剖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抽象知识的原理,从而不再依靠“读书百遍 , 其义自现”。

结语:

技术的迭代与创新,确实赋予教育越来越强的能力。但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谨记教育的本质,认清技术的角色定位:它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老师,老师的价值在于因材施教,在于思想的启蒙,在于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重视技术而忽略教师价值的教育是没有温度,没有灵魂的。

来源:AR体感教育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